溶解氧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水中游离氧的含量,以DO表示,单位为mg/L。溶解氧在实际的污水和废水处理操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指标恶化或波动过大,往往会导致活性污泥系统稳定性出现较大波动,自然对处理效率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一、溶解氧的定义和理解理论上,当曝气池各点监测到的DO值略大于0(如0.01mg/L)时,可以理解为加氧刚好满足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对溶解氧的要求。但实际上,我们仍然没有简单地将溶解氧控制在大于0的水平,而是应用教科书的做法,将DO控制在1~3 mg/L的范围内。原因在于,对于整个曝气池来说,溶解氧的分布与每个曝气池区域的溶解氧需求量不同。为保守稳定活性污泥在分解有机物或自身代谢过程中的溶解氧需求,DO控制在1-3 mg/L。但是,实际操作和书面上固定的、刚性的DO理论值往往不同,不仅要根据书面上的理论值,还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从实际情况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情况下没有必要将溶氧控制在1-3mg/L,尤其是控制超过3mg/L就没有意义了,只有导致电能和输出的浪费。水中含有细小的悬浮颗粒。因此,根据书面理论,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溶解氧。二、溶解氧(DO)控制过高,有什么危害?以常用的活性污泥系统为例,每天供给曝气池的COD总量与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的比值即为食微比(其中供给的COD可视为提供给微生物的食物),食物与微生物比例的计算公式如下:F/M=Q*COD/(MLVSS*Va)在公式:F:Food代表食物,进入系统的食物数量(BOD)M:微生物代表活性物质的量(污泥量)问:水量,COD:进水和出水的COD之差MLVSS:活性污泥浓度Va:曝气池容积通常食微比的适宜范围在0.1-0.25kgBOD5/kgMLSS.d之间,如果微生物比过高,说明微生物食物过剩,曝气池处于高负荷状态运行状态;如果微生物比例过低,则曝气池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食物微量比例过高或过低会怎样?当曝气池以适宜的食物与微生物配比运行时,活性污泥絮体结构良好,沉降性能优良,出水清澈透明。当曝气池处于高食菌比状态,甚至超载时,由于食物过剩,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出水浑浊,废水中的BOD难以达到完全退化。当曝气池处于低粮微比运行状态时,活性污泥容易因食物不足而老化。长期低食微比运行可能导致污泥絮凝,甚至诱发活性污泥的丝状菌膨胀。当活性污泥老化,污泥解絮凝时,活性污泥絮状结构会变得松散,出水会携带许多细小的污泥碎片,导致出水澄清度下降,水质恶化。了解了食物微量比后,我们再来看看溶解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高溶解氧会加速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曝气池在高粮微比运行时,有利于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可以加快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曝气池在低食微比运行时,如果溶解氧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由于食量不足,会加速活性污泥的内源代谢,最终导致出现上述现象活性污泥絮凝。这种现象的发生通常称为过度曝气。因此,在好氧系统的运行中,溶氧浓度的控制应与食微比的控制密切相关。较高的食物与微观比例可以控制较高的溶解氧浓度,促进有机污染物的有效降解。相反,当食物与微生物的比例不足时,应控制相对较低的溶解氧浓度,以降低内源代谢率,避免污泥老化和污泥解絮凝。消耗和节省运营成本。三、 溶氧控制依据与优化主要依据:原水水质(有机质、氮、磷)、活性污泥浓度、污泥沉降率、pH、温度、食微比(F/M)等进行控制。当然,书面给出的理论值:好氧条件下溶解氧浓度一般≥2.0 mg/L,厌氧条件下溶解氧浓度≤0.2 mg/L,缺氧条件下溶解氧浓度0.2- 0.5毫克/升。具体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握。1、原水水质:一般原水中有机物越多,微生物分解代谢耗氧量越大,对溶解氧如硝化作用的需求量越大。因此,在控制溶氧时,要注意进水量。进水中的变化和有机物含量。2、活性污泥浓度:在去除污染物并达到排放浓度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活性污泥的浓度,这对减少曝气量和降低电耗非常有利。同时,在活性污泥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更要注意不要过度曝气,否则会发生污泥膨胀,使出水浑浊;当然,高活性污泥浓度需要较高的溶解氧,否则会出现缺氧现象。现象,使污水处理效果受到抑制。3、污泥沉降率:过度曝气会导致微小气泡附着在活性污泥的细菌胶束上,使活性污泥浮至液面,使污泥沉降性能发生变化。区别。这个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尤其是当污泥发生丝状膨胀时,更容易造成细小气泡的曝气粘附在细菌胶束上,进而导致大量浮渣附着在细菌胶束上。液体表面。4、酸碱度:通过对活性污泥和微生物浓度的影响,间接影响溶解氧量。因此,在污水处理的控制中,除了充分了解调节池的作用外,还需要与排放单位建立联系,了解污水的质量,以便添加适当的试剂中和异常。酸碱度。5、温度:不同温度下,污水中溶解氧的浓度不同,会影响活性污泥和微生物的浓度。低温和高温都会影响水中的溶解氧和微生物活性。污水处理效率低。对于北方低温,通常设置地下或半地下室或室内处理;针对高温天气,通过调节池水调节池内温度,提高处理效率。6、 食微比(F/M):食微比越高,需氧量越低,需氧量越高。达到节能的目的,即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食微量的比例,避免不必要的曝气消耗。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主要基于溶解氧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与测定试剂之间的反应。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测定原理:1、碘量法:这种方法通过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水中的溶解氧会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沉淀。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碘量法:这是最早用于测量水中溶解氧的方法,也是测量水中溶解氧的基准方法。主要是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形成氢氧化锰。
水中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是评估水质和水体生态健康的关键参数。正确的溶解氧测定对于环境保护、水体管理以及许多其他领域都很重要。在进行水中溶解氧测定时,有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溶解氧是水体中的重要参数,对于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环境?;ぞ哂兄匾庖?。因此,溶解氧的检测方法对于水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溶解氧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养鱼成了越来越多人的休闲娱乐项目,同时也是一种解压放松的方式。但是,为了让宠物鱼能够健康生长,保持良好的水质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溶解氧是鱼类生存所必需的基本元素之一。
一、水中溶解氧(DO)的检测方法:1、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原理: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一般采用碘量法。将硫酸锰和碱性溶液加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锰沉淀。由于氢氧化锰极不稳定,它很快与水中的溶解氧反应生成硫酸锰。
溶解氧分析仪测量溶解在水溶液中的氧气量,这些氧气通过周围的空气、气流和光合作用溶解在水中。通过呼吸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主要靠空气和光合作用来补充。溶解氧仪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溶解氧含量的测量,特别是养殖水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现场测量。
溶解氧与其他控制指标的关系(1)溶解氧与原水成分的关系溶解氧与原水成分的关系,重点是研究原水成分中有机质含量与溶解氧的关系,微生物代谢分解这些有机物需要消耗的溶解氧越多,而对相反越少。
一、溶解氧概述溶解氧(DO)是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的简称。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水体与大气处于平衡状态下溶解在水体中的氧气,另一种是水体中发生化学生化反应形成的氧气。
溶解氧仪的电极可以测量水溶液中的溶解氧含量,氧气通过周围的空气、气流和光合作用溶解在水中。通过呼吸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主要靠空气和光合作用补充。溶解氧仪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特别适用于测量养殖水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溶解氧含量,以及现场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