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源污染正在上升為制約水環境持續改善的主要矛盾。環境保護力度的再度增強后,面源污染防治也是時候該形成體系了!
4月22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今年1-3月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1-3月,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8.2%,同比上升5.2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1.0%,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 從整體上看,水環境質量正在提升。而從全國水環境狀況較差的地塊看,一些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得以顯現。生態環境部表示,部分斷面水質出現反彈,部分地區消除劣V類工作滯后,旱季“藏污納垢”、雨季“零存整取”等問題突出……生態環境部進一步分析認為,城鄉面源污染正在上升為制約水環境持續改善的主要矛盾。隨著環保產業逐漸深入農村,農業面源污染走向了面源污染的話題中心。幾年以前,在對我國農業面源污染的情況進行說明時,農業部副部長坦白地說,我國農業面源污染總體上不容樂觀。此后,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步入提速檔口,近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舉措層出,力爭早日解決農業面源污染這個環境大患。 如,為降低地膜覆蓋對土壤環境造成的污染,福建省福鼎市農業部門首次啟動實施了馬鈴薯全生物降解膜試驗種植,已經生成了二氧化碳、水河腐殖質,極大地降低了對環境的影響。又如,廣東省珠海市大力推廣的水稻機械化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不僅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更為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了可行經驗。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將直接影響水質,治理范圍大、難度高。當前形成的經驗還不夠豐富,面源污染問題仍需久久為功,穩固深層力量。直面農業面源污染,有業內人士研究提出農業面源污染的“類點源化治理”方案。其認為,面源污染與點源污染的主要區別是信息獲取問題,若能夠準確識別排污者及排放情況,那么,面源污染治理的針對性也就有了。因此,其提出的“類點源化治理”模式,實際上是通過強化我國分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施肥用藥行為的監管的方式,提高面源污染監測及治理水平。 去年,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實施方案(試行)》已經明確,到2025年重點區域農業面源污染要得到初步控制。源頭防控、監測水平、監管能力等多方面都是提升的重點。
|